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科学网】闵庆文委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推手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卉    发布时间:2018-3-6 

  获知自己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感到特别兴奋。兴奋的不是“全国政协委员”的头衔,而是“全国政协”这个平台。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和农业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闵庆文不仅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个新的平台,履行好新的使命,也更多思考如何借助这个平台更好推进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 

  闵庆文从2005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参与了相关的大部分国内外活动,结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专家、不同层级的官员以及最为朴实的农民。 

  “我可能不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最大的人,但肯定是参加农业文化遗产活动最多的人,也是到过农业文化遗产地数量最多的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闵庆文自信表示。 

  2013年闵庆文开始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他几乎每年都会提出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提案或建议,并成功地推动了北京市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工作。 

  20144月,闵庆文曾经有幸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全国政协文史委组织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专题调研,并参与了调研报告的修改,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为农业生态保护、农耕文化传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农业国际合作的“一大亮点”,向世界上传播了“中国经验”。但目前很多人对农业文化遗产还很陌生,甚至有人将农业文化遗产简单地等同于“落后的”传统农业,武断地将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农业对立起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内容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但相关的政策与投入还很不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农业文化遗产利用潜力巨大。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在全国政协会上虽然也有相关提案,但真正参与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的委员并不多。闵庆文今年的提案自然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存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现在以及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威斯康星大学富兰克林·H·金教授,远涉重洋考察了中国古老的农耕体系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写出的《四千年农夫》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的“圣经”。今天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将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作出的新的贡献。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闵庆文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将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作出应有的贡献。“因为我深知,‘全国政协委员’带给我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使命。”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