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创新风采录
首页 >> 党的建设 >> 创新文化 >> 创新风采录
 
解思深:科学素养是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思深是我国最早从事纳米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在碳纳米管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如他所提出的把纳米催化剂颗粒嵌入多孔SiO2衬底的模板生长碳纳米管的CVD方法,制备出定向的、分立的、高密度碳纳米管列阵,促进了碳纳米管的物性研究和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应用研究等。
    为此,他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种奖励。目前,他作为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全面主持我国纳米科学研究工作。
     显然,他在科学道路上十分成功。他是如何开辟纳米这条道路的呢?
     接受采访时,解思深用了简短的一句话作了总结。他说,“科学素养是最关键的。”因此,他要求学生应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训练,希望他们在任何地区的实验室都有工作能力,而不是发表文章的数量。
     解思深笑着告诉记者,他的一名女学生刚来到实验室时,经常一边头戴耳机听着音乐,一边男朋友陪着,同时手在键盘上敲着。他对她说,“你这样是不可能做出好的研究工作的,以后不要让男朋友在这儿呆着了。”女孩听后,改掉了这种习惯,开始认真工作,在毕业时做出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如今已到美国继续深造。 
    谈笑中,我们有了以下对话。 
    记者:您一辈子做研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解思深:首先,科学一定要坚持做。其次,对新的科研动向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工作的本质是努力,需要苦干但不能傻干。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定埋头苦干,写出很多文章的时期,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时期。文章发表后被引用成千上万次的才会在科学中有带动性,目前国内发表的文章被引用几百次的就是很了不起的了。 
    记者:您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纳米科学研究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解思深:相同之处在于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都根据自己国家的研究水平、工业水平制定了不同的战略路线,都想尽快投入应用,有同样的目标。不同之处是发达国家投入的人力、设备、经费比中国高得多,中国大约是美国的2%~3%,所以发达国家能做的我们不一定能做。这反映了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国家的投资也决定了技术路线的不同。 
    纳米科学研究与有些基础研究不一样,很特殊。它是多学科的,需要汇聚不同学科的科学家集成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好的成果。集成能力是纳米科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可以消除发展中的泡沫。在英国有许多生物、医学家参与纳米研究,一些跨国大公司也部署了纳米研究。中国这方面比较欠缺,研究力量还不够,目前主要在纳米材料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国家的引导会产生一些影响,但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效。
    记者:如今市场上有许多纳米产品,如纳米洗衣机、纳米杯、纳米布等等,好像我们的日常用品一夜之间都纳米化了,不知您如何看?
    解思深: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纳米?纳米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尺度。纳米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小尺寸”的物质。1纳米是千分之一微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或十亿分之一米。1纳米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被称为“纳米材料”的定义是尺度为1至100纳米范围的超微粒子。 
    事实上,在科技界早已有科学家在这个小尺寸上开展研究。但在2000年12月,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应邀在国务院给中央领导做了一个纳米科学研究的报告。随后,很多高等院校都先后成立了纳米基础研究(中心)。于是,纳米“热”就开始了。但关于纳米研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是一个非常长远、必须脚踏实地去做的一项工作。
    纳米科研是认识纳米尺度内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可利用这些独特的性质创造特定功能的材料和器件。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主要来源于小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目前纳米材料研究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如:单分散的纳米粒子或纳米线的可控制备、时间和空间多尺度耦合的模型和理论等等。还有很多最基本的科学问题需要弄清楚。 
    关于纳米概念的产品,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手段以及标准。但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当然,厂家为增加卖点,炒作概念的嫌疑是有的。我认为,人们对未来市场做出了过早和过高的估计。 
    因此,我们既要肯定纳米科技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避免纳米科技中存在的泡沫,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
    记者:您目前感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解思深:在科研上,大家都会遇到困难。我现在感到最头疼的还是人才问题。刚才提到,纳米科研需要各个学科的科学家会聚在一起努力,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长期地扎实地工作。从现状来看,中国的纳米研究在一些点上是可以与国外的实验室比拼一番的,在整体上想有胜算则比较困难。 
    另外,由于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研究者追求“短、平、快”,必然引起浮躁,所做的研究工作常规性的居多,而深层次的、有重大影响的就少了。科学家本人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创造性工作。否则,中国会永远落后。 

        (本栏目与科学时报社合办)
(科学时报记者  王静)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